物色家APP小编 2016年10月11日 15:41
关注

Zakka风:让你不再不懂装懂

阅读量 91861 次

话说,前些时候豆瓣发布了十一年来的第一支宣传片,没在广告界激起啥风波,反倒是使Zakka界惊起了一场震荡。

尽管迄今为止,所谓Zakka风定义层出不穷,但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它不一定和陈旧有关,可必定是能给人带来愉悦感的单品集合。

事实上,豆瓣与Zakka的渊源早有端倪,比如已经进行了N季的翻包活动。

与其说是所有人都有窥视欲,不如说是过惯了乏味生活的人,希望借此给眼睛来一场清爽的凉水澡,以洗去厚重的审美疲劳。

 

在大部分人看来,工作和生活难以分开可能是一场悲剧,但对于把实现梦想的历程过成了寻常日子的人来说恐怕不尽然。

这个名为“查查厨房”的小店,8人的容量已是极限,从储物器皿到装饰花器,无一不准确击中文青们内心的美好之弦。

店内的陈设虽不是完全秉承一种色调,但所有的物件都在Zakka风路途上保持整齐的队形。

两位店主是工作生活得以不分家的全部理由:她们不仅是默契的工作伙伴,也是一块儿搭帮开伙的室友。

她们的家,看似和店铺风格相近,却在细节上处处充斥了与之不同的亮点。

抛弃了软垫的餐椅,实现了百分百的“全木系”搭配。

老式风扇和编织竹篮,像一种都市隐士精神的延续。

茶具和浅碗,竹编托盘,和冰冷的现代气息彻底隔绝。

乳白色单车后座的载物兜,昭示了最高调的文艺宣言。

海报和明信片都是绝好的背景墙素材,饭勺、弹簧秤和相框,则默契地做了装饰物。

说到查查厨房,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家为它提供食材的、名曰“南食召”的店铺。

兴许很难再有第二家店的店主有如此诚意了:他们是会深入山里采集材料的大“顽童”。

 

店里的招牌“纱面”,集中了整个浙江南部地区最精湛的索面工艺。

所有出品,都有一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情深意味。

虽然如此看来,中国人仿佛Zakka风的绝对行家,但在数万公里外的欧洲,它也并未失宠。

这家位于柏林的杂货店,由老邮局改建而成。虽谦称为杂货店,可它已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柏林人文化休闲生活的最高规格。

木质托盘盛装着烛台,黑色工业风吊灯被用作柏林地图的摆设前景,微型盆栽被祭祀似的摆在高处:一切都是入情入理的模样。

也有民族风格浓郁的器具和茶具,揭示着“艺高人大胆”的绝佳审美品味。

 

青睐Zakka风的人,大多是囿于新潮又心系古旧的“老儿童”,而叫人无奈的一件事是,他们拼命地回头看,时间列车却不解风情地向前奔——可转念一想,这兴许正是Zakka风赖以长存的情感依托:以新怀旧,也能不负时光。

 

 

 

 

本文版权归 物色家APP小编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版权归 物色家APP小编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