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ee_ka1
2015年6月6日 16:51
关注

【 清 《旗鞋》 】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元宝底”鞋。依鞋尖纹样可分“云头鞋”、“凤头鞋”等种类。鞋面多为绸缎面,刺绣各类精美纹饰。鞋跟为包白棉布木底。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

评论
收藏
更多
【 西周 《堇临簋》 】高16.7cm、宽33.5cm、口径21cm、重3.66kg,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器内底铸铭文1行8字:“堇临作父乙宝尊彝”。堇临是占有这件铜器的主人,堇临作这件铜器是为祭父乙。堇临簋腹部兽面纹简洁洗练,簋耳却十分复杂,生动的圆雕极为罕见。此簋原为清代内府藏器,曾藏颐和园。
0
8
【 唐 《十一面观音像龛》 】唐武则天时代,77.8×31.5×18.8cm,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弗瑞尔美术馆藏。此尊属于唐密造像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是长安三年(703)由唐朝管理全国僧众事务的最高僧官-德感法师领导大臣等为武则天皇帝建长安光宅寺七宝台时所造的佛像雕刻群中的一尊。
0
11
【 清雍正 《斗彩福山寿海纹盘》 】高3.5cm、口径16.8cm、足径10.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圆口微撇,浅弧壁,平底,圈足。盘内外壁均斗彩装饰。外壁绘红蝠寿桃纹饰四组,内壁沿底绘青花弦纹,内底红彩绘五只蝙蝠飞翔于蓝色海水上,山石上桃树一支,叶绿桃红,寓意五福捧寿。孙瀛洲先生捐赠。
0
9
【 清雍正 《斗彩福山寿海纹盘》 】高3.5cm、口径16.8cm、足径10.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圆口微撇,浅弧壁,平底,圈足。盘内外壁均斗彩装饰。外壁绘红蝠寿桃纹饰四组,内壁沿底绘青花弦纹,内底红彩绘五只蝙蝠飞翔于蓝色海水上,山石上桃树一支,叶绿桃红,寓意五福捧寿。孙瀛洲先生捐赠。
0
6
【 新石器时代 《大玉龙》 】曲长60cm、直径2.2-2.4cm,北京故宫藏。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呈倒“C”形,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翘,又称之为玉猪龙。这是早期氏族艺术的代表作,属红山文化。其造型夸张、奇特,兼具写实与抽象手法,结构虽简洁却满盈着生命力,质朴而粗犷,可能是某部族的图腾。
1
11
【 元 龙泉窑《青釉塑贴四鱼纹洗》 】高7.2cm、口径27.6cm、底径24.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洗口呈花瓣形,腹较浅,坦底。胎体厚重,内外施青釉。外壁刻凸弦纹两道。洗内用刻划技法装饰水波纹、莲花纹,并贴有模印的四鱼纹。此作品造型规整,釉色柔和,在盛水使用时,器内的纹饰将更显生动活泼。
0
8
清乾隆 宜兴窑《御题诗烹茶图壶》 】高15.4cm、口径5cm、足径5.8cm,北京故宫藏。 壶圆筒形,直腹,短弯流,环耳柄,圈足,鼓圆盖。浅粉色砂泥。壶腹一面长方形委角开光内刻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另一面堆绘庭院烹茶图。“卧游书室”是乾隆皇帝游览江南时所乘游船之名。
0
2
【 唐 《十一面观音菩萨像》 】129.6×63.6×25.4cm,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从雕像背面痕迹可以看出,此像是从某一石窟的山岩上生硬剥离而来,博物馆未说明来自中国哪一石窟。观音菩萨的11面自下往上布局为1-6-3-1,十小面多呈忿怒相。观音菩萨面相圆润饱满,双目微闭,神态安详,慈悲庄严。
0
5
【 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笔筒》 】高13.5cm、口径18.0cm、底径18.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笔筒呈圆筒形,凸唇,腰部微内收,玉璧形底,下承以三个条形足。外壁绘青花唐代装束人物图,所绘人物游于竹林,或纵酒昏酣,或抚琴弹唱,遗落世事,一派悠闲自得的场面。此笔筒青花料分浓淡,发色艳丽。
0
2
【 明宣德 《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高4cm、口径19.2cm、足径12.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盘器型规整,胎体厚重,蓝釉厚润莹亮,白釉鱼莲纹刻画得精美生动,既有天然意趣,又富装饰美感。鱼纹是我国传统的工艺装饰题材,由于“鱼”“余”谐音,因而民间有“连年有余(鱼)”“宝贵有余”等吉语。
0
11
【 明永乐 《青花花卉纹扁壶》】高38.8cm,口径5.4cm,背径34.4cm;带座高45.5cm,宽36.5cm。台北故宫藏。器形仿自西域水囊造型,附镂雕双龙抢珠红木座。壶整体呈扁圆形,小圆唇口,口旁有一圆系,应是系壶盖之用,细颈,中部隆起弦纹一道;正面微凸,中心隆起,背面平整无釉,中心为圆形凹入。
0
19
【 清雍正 《釉里红三果纹碗》 】高9.2cm、口径19.0cm、足径8.0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弧壁,圈足。碗内壁光素无纹,外壁以釉里红为饰,腹部一周分别绘石榴、桃、枇杷3种瑞果图案,寓意多子、长寿、多福。此碗造型规整,线条流畅,釉里红发色鲜亮,口沿、底足等细节制作极为精细。
0
11
【 南宋 龙泉窑《双鱼洗》 】宽边翻沿,浅腹,圈足,洗心有凸出的双鱼装饰,釉色漂亮、润洁。龙泉窑在浙江龙泉县,是中国古陶瓷史上历时最长的一个青瓷名窑。它开创于西晋,兴起于北宋,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至明代中期以后渐趋衰落,终结于清代,连续烧造时间长达1500年。台北故宫藏。
0
6
【 清 德化窑《狮吼观音像》 】白瓷,高26.7cm,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观音菩萨发缕清晰,面相圆润,神态慈悲安详。身着天衣,璎珞宝珠庄严全身。双足呈金刚跏趺坐安住于仰头回望的吼背之上。此像工艺精湛,色泽洁白,光润明亮,釉层微微泛青,胎釉浑然一体,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
0
9
【 元-明 朱碧山(款)《“张骞乘槎”银槎》】这件银槎是以汉代张骞乘槎寻访河源,至天河遇见牛郎、织女,并带回支机石的故事为主题。器作天然中空枯蚀树干为槎(即木筏),主人翁张骞坐于槎内,仰望天际,纶巾扬起,衣襟敞开,临风微笑,右手握一长方石,石上有篆书“支机”二字。台北故宫藏。
0
5
【 元-明 朱碧山(款)《“张骞乘槎”银槎》】这件银槎是以汉代张骞乘槎寻访河源,至天河遇见牛郎、织女,并带回支机石的故事为主题。器作天然中空枯蚀树干为槎(即木筏),主人翁张骞坐于槎内,仰望天际,纶巾扬起,衣襟敞开,临风微笑,右手握一长方石,石上有篆书“支机”二字。台北故宫藏。
0
5
【 元-明 朱碧山(款)《“张骞乘槎”银槎》】这件银槎是以汉代张骞乘槎寻访河源,至天河遇见牛郎、织女,并带回支机石的故事为主题。器作天然中空枯蚀树干为槎(即木筏),主人翁张骞坐于槎内,仰望天际,纶巾扬起,衣襟敞开,临风微笑,右手握一长方石,石上有篆书“支机”二字。台北故宫藏。
0
5
【 清中期 《红漆描金龙舟长方匣》 】长36.7cm、宽29.2cm、高8cm,北京故宫藏。通体采用红漆描金技法,盖面中心描绘两条龙舟在湖面竞赛的热闹场景,边框装饰勾连夔龙纹,匣四壁装饰卍字不到头纹。描金漆绚烂夺目,具有浓厚宫廷气息。古代端午节民间举行竞赛龙舟的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0
16
【 清康熙 《釉里红加彩折枝花纹水丞》 】高7.7cm、口径8.5cm、足径12.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呈马蹄形,唇口,口以下渐广,丰底,浅圈足,亦称“马蹄尊”。器身两面先以釉里红各绘一月季花朵,再在釉上以绿、紫、黑等彩描绘月季的枝叶,复入窑经低温烘烧形成全部图案。孙瀛洲先生捐赠。
0
13
【 清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工艺发展到清代以后,铜胎更薄,并且无砂眼,掐丝也更细,彩釉也比明代更加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纹饰生动,镀金部分的金水较薄,但金色非常漂亮。 图:葫芦形香插
0
11
【 清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工艺发展到清代以后,铜胎更薄,并且无砂眼,掐丝也更细,彩釉也比明代更加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纹饰生动,镀金部分的金水较薄,但金色非常漂亮。 图:雉鸡
1
10
【 清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工艺发展到清代以后,铜胎更薄,并且无砂眼,掐丝也更细,彩釉也比明代更加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纹饰生动,镀金部分的金水较薄,但金色非常漂亮。 图:印泥盒
1
15
【 清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工艺发展到清代以后,铜胎更薄,并且无砂眼,掐丝也更细,彩釉也比明代更加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纹饰生动,镀金部分的金水较薄,但金色非常漂亮。 图:绣敦
0
22
【 清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工艺发展到清代以后,铜胎更薄,并且无砂眼,掐丝也更细,彩釉也比明代更加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纹饰生动,镀金部分的金水较薄,但金色非常漂亮。 图:座钟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