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心里的鱼
2018年10月14日 15:36
关注

面纱。毛姆。毛姆总是细腻又精准,读过,让我对自己又多了一点信心。了解到那些心里的细微变化,这世上也有其他人能察觉和捕捉到,还能用语言将其表达的如此贴切。最近看到人说,爱,是甜蜜的纠结。我认为是贴切的表达。想到很爱的人,我往往是要哭,感到激动又害怕,特别甜蜜又极端痛苦。深爱都太满了,感情原本像一个点,往四面八方发散射线,而线条之间的距离太近,形成一个布满颜色的大圆,还在相处中不断地扩大着。于我,那些强烈的感情,都源自于“爱”。无论怎么犹豫纠结,还是会不断向前迈步。同时带来压力和动力。看到故事的结尾,凯蒂最终做到了知行合一,我松了一口气。因为觉得毛姆讲出来的故事,如果悲伤,会悲伤到骨子里,快乐也同样可以。所以很想感谢他当时的心情,愿意在凯蒂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崎岖之后,给她一个美好的结尾。

评论
收藏
更多
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老杨的猫头鹰。极蠢的网文合辑。为朋友才读。惺惺作态,故作幽默,自以为是。完全看下来,感到作者是那种以为自己掌握了人生真理的人,擅长硬气地说教,当自己是成功人士,唾弃不同于自身的人。部分观点单独拉出来我也是比较认可的,但是整体难接受。翻了蜗牛读书、豆瓣的书评,很多人觉得可接受、好、有共鸣,我看完这些评论,甚感难过。我国难得的读书青年,翻开书页竟然能看到此种无力、惺惺作态的文字堆砌,甚至试图于此中找寻共鸣,我为此感到非常吃惊。也为我们的社会感到深深的难过。读书吧,读称得上“书”的书。
0
0
三体。刘慈欣。整个三本读完,兴趣程度排名:3→1→2 我觉得科幻角度,是这本书唯一值得的评价角度。其他的都太差了{小说的角度(文章结构、行文节奏),文学的角度(文笔、人物塑造),观念的角度(人权)}。作为硬科幻来看,以物理学打底的硬科学部分,大部分较能吸引我。在我看来,拿得出手的,是故事整体框架较为宏大。多余的内容较乱较多,好在主线故事较为丰盈。有吸引到我的几个点:硬科学内容,几次战争部分的构思与节奏,黑暗森林理论,多维空间内的转换(也部分属于硬科学)。将目光拉向人类自身的渺小与孱弱,宇宙及一切未知事物的无限可能性,我想这也是这本书可以带到人们思想里的东西。
0
0
皮皮鲁和巴拉娜。郑渊洁。讲述了一个被分手而怒火中烧的年轻人,很擅长制作电脑程序,为了找存在感、报复社会,制造了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型的电脑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迅速。而一直被封印在北极的恐怖病毒“巴拉娜”,由于全球生态恶化、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逃离了北极,它碰巧发现了那个年轻人制作的电脑病毒威力十足,便借着它,开始了毁灭人类和地球的行动。电脑被感染病毒时,坐在电脑跟前的人,会被“巴拉娜”感染,表现形式是一种精神疾病,感染者会不顾一切去完成自己的欲望,世界开始陷入混乱。巴拉娜的传播性极强,健康者只要与患者对视几秒钟就会被感染。 故事涉及到我们现实中存在的内容:情感问题,人们有时可能用害人的荒唐行为去释放怒火、进行报复;人类大大小小的欲望;如果人们完全被欲望支配,会对自身、他人及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迫在眉睫,人们却依旧鲜少采取行动去改善的生态问题......
0
0
皮皮鲁和生化保姆。郑渊洁。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文字,书写接近生活本来面目的故事——我觉得这是童话该有的样子。像《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样,用尽量简化或是细腻的语言,去清晰地把世界上真的很有可能发生的,或者经过了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更浅显易懂的故事讲述出来,花力气讲美好,花更大的力气去解释模糊、残暴、纠缠、黑暗,带着孩子们一起到不同角度去看、去体验,对于今后对生活的理解与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这是我们该去让孩子读的童话。 皮皮鲁和生化机器人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大企业中的两位高管,原本亲密,后来因在重大决策上总是看法不同而反目,掌握技术的高管被开除,自此开始想办法报复。做出了可能危害全 人类与世界的事情,遭遇他国财团的利用 ,想让他用这种严重违反道德伦理的技术,去对大量的穷苦人民做出终身的伤害。他和家人终于被救,自此悬崖勒马,悔不当初,和家人一同尽全力弥补已经犯下的滔天罪行。 故事和语言都比现实更清晰和易理解一些,但没有省略掉过多的纠缠和困难。我总是认为人对于快乐和痛苦的认知是有个相同的限度的。我们真正或试图去体会、面对和理解过多大的苦难,这限度也将成为我们能承受与感知快乐的限度。
0
0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冯增义 译。于我,这是一本“高远”的书。读序言的过程中便知,若想要靠作品更近,需要十分庞大的知识储备才有可能。那个年代俄罗斯的宗教、文化、社会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这些大的布景交错重叠,汇成谱写这场悲剧的纸张。 书开始读不久,紧张、无力和压抑感就逐渐蔓延开来。像落入了深潭无形的大手将我不断地往下按,没有生还的可能,也没有“立刻死”的选项,只能挨着,目睹自己被吞噬。也像身处密室,陀思妥耶夫斯基点亮最后一根火柴,那微光只够照清晰黑暗中的一切。他的做法是,把这黑暗里可怖的一切仔仔细细观察,加之以思考,用文字呈现出来。那些“劣”太过于深刻了,他一定有近距地接触过,并且总是保持着觉知。我去了解了他的经历,不出所料,充满了巨大的悲苦。 无论是人类还是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生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把无解的恶呈现出来,给我们更多力量去守护崇高的理想。 长篇书评地址:http://suo.im/69BvFe
0
0
亲爱的伯德太太。[英]A.J.皮尔斯 著。李颖 译。以女性为主体,讲述了人们在二战期间的生活状态,以及在战争背景下大批女性所面临的一些紧迫的问题。战事背景下女性的问题,和现今生活中我们的问题类似,也在情感和生活现实两者之间。战争给了人们一幅荒谬的背景,时不时就发生的轰炸,人们去适应了它,毫无选择地努力继续着生活。顽强得惊人。求助者,真正需要什么帮助?我目前的答案:他们需要的是“被看见”以及“被接纳”的安慰,自我价值感的提升,责任感意识,主动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怎么样才能为这些人提供真正的帮助?真诚回复,不提建议,尽量以引导其主动思考为目的,带着同理心去完整讲述一些(不止一种)类似情况下,主人公的应对方式与思考过程。其中,肯定求助者的情绪与感受,渗透责任意识(对生活和对身边人的影响的负责态度)。-我认为,唯一能让一切清晰起来的办法,是我们彼此尊重、各自清晰。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对所在的团体负责,对社会抱有责任感,接纳多元化的世界带给我们的,与我们不同的东西。 长篇书评地址:http://dwz.date/ba6D
0
1
医生的修炼。[美]阿图·葛文德 著。欧治 译。从一个新手医生成为一名老手,诚挚地写下了很多亲身经历的问题以及思考。温和又直白地把充满不确定性以及不完美的事实摆在台面上,让人去正视,随他一同思考,想办法精进。讲他自己在实践中犯的错,人人都避免不了大大小小的错误,人类贪生恶死的本性,对于“医者万能,永远带来完美结果”的渴望。往往医生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而且充满了不计其数的不确定性。但纵观历史,我们人类已经一步步用医学延缓了无数人的生命。这对未知以及不确定性的探索,有给我们带来一些完美结果。让我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医学”,更少地去将其神化。
0
2
苹果酒屋的规则。[美]约翰·欧文 著。李国枝 译。John Irving!怪不得无敌牛的村上春树先生还视他为偶像!他的视角和笔触都细腻到人心里发慌,读来不仅像在看话剧,而且像是拿着放大镜以正经新闻人的身份,一连看尽了跟随每个主角都走过完整一遍的沉浸式话剧,还可以随时叫“暂停”下来细细品味。无数次惊艳的转场和无与伦比的描写。一一呈现的都是主角们个性凸显和转折的点。我想Owen一定是一位无比善良,拥有着有力的温柔的人。他写真爱的固执与恒久,写播种与维护善意的艰难及必要,写爱的难得、感染力及边界,写了解”能带来的默契与压力,写恶意与爱的复杂纠缠,写因爱而生的妥协,写无边的期待与永恒的无常,写人们做出的选择。而读了四十多万字,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感叹字里行间的尊重和温暖。他不曾刻意推动过什么,而只是在顺其自然,耐心等待着每个人做出抉择,耐心等待着觉知与成长的到来。太感动了。读到这样的书,觉得世界很爱我,在给我温暖拥抱。不过我真的无比希望我们这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越早的建立起“不伤害彼此”的原则,之后,再去以各自的方式习得善意与爱。
0
0
我的法兰西岁月。[美]朱莉亚·查尔德 亚历克斯·普鲁多姆 著。苏西 译。“餐桌上和人生中的欢乐是无限丰盈的——祝您永远好胃口!”朱莉亚以这样的词句,在80多岁时,作为书的结尾。她依然像几十年前一样,对未来怀揣着具体可期的目标和安排,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及探索与深耕的意愿。在我看来,她一直是个专注当下,有着强大的好奇心、自信和感知力的,诚挚、有责任感的善良人。脚踏实地且野心勃勃。我总觉得,爱是这世上最趋近于永恒的事物,而反过来,体察事物带来的永恒感的多少,则可以判断爱的程度。朱莉亚对法国、美食、保罗、身边人、生活、世界,让我一次又一次被她的爱所感动。“人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希望人人都早些意识到这一点,对自己以及身边人负责。Bonappetit(祝您好胃口)!
0
1
大雪中的山庄。东野圭吾 著。李盈春 译。第一次读推理小说,画面感非常强的纯正的本格推理,感觉还不错。这一本(而没能是《解忧》)才让我想如了东野的愿,讲上这么一句:“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剧中剧的形式,流畅的情节和细节刻画,读完看书评又弄清的一个贯穿全书的视角,代入感于我算是比较强的,有带上我和主角们一起迷惑、思索、紧张、不安、感动。结尾的包容与大爱也着实让我感到有些羞愧,也有点难过。羞愧在自己曾给出的感情不如这此般深远厚重,难过在真的希望不是这样极端的地步,才足够感动和震撼我们。由衷地希望故事里的他们,也会在书页以外各自成长,少一些退后和止步不前。当然,也希望带给我的这份感动与力量,我能握得久一点。
0
1
金色梦乡。伊坂幸太郎 著。代珂 译。最近学到一个概念,解答了我内心的很多疑惑。名字叫“峰终定律”。讲我们在事情结束后,问及我们对于故事的感受,我们会去用故事中体验到的峰值和结尾一刻的感受去做总结,也就是说,我们容易忽略过程。对这本书的阅读感受,我会觉得很不错,因为故事的峰值体验和结尾观感都很不错,很多感动。但,我想刻意克服掉一点“峰终定律”对我的掌控,去反观全书的阅读体验。我觉得总体对于我来说,较为普通。全书我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才读下来。故事的情节设定稍显得有些梦幻(并不是不好的评价),节奏比较慢,无论是情节还是描写(当然其中也有翻译的影响),没有经常抓住我。还有特别的点,是不太同于读过的其他日本作家的书籍,不那么轻快又坚定的温暖和柔软,过程太多过于直白的“单纯”了。但不可否认是温暖人心的,给出去的糖都会回到自己口袋里,施予的好意和信任,很多都回到了自己身上。世界总是莫名其妙,却让一些时刻和事件显得温暖异常。译者对于作者的理解,让我对作者和作品都多了点不同层次的理解。作者在结尾很可爱地讲,大家不要信以为真喔~但是我想说,那些类似的温暖确实可以存在在世界的某个地方,要相信喔~森林的声音告诉
1
1
然后,我就一个人了。山本文绪 著。李洁 译。啊看起来太温暖的小书了,看时感受,总像多云的冬天在被窝里看温柔电影,很亲很贴很安全。就一个人表面看起来淡淡地,内里实则坚定地努力着。努力做事情,努力认真生活,努力成为自己,努力不太一个人,在达到自己的最大限度前接触世界。总是温和到让人心疼的。我也在以类似的方式努力着,努力成为一个珍贵的普通人。“纵容我的人是我,紧逼我的人还是我。掉了点眼泪。”我们就这样,各自努力下去吧!感谢山本文绪的文字,为我带来许多个温暖宁静的片刻。
0
0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村上春树 著。林少华 译。当我们还较为清晰地保有“心”时,世界似乎可以被呈现为现实和心之所向两种样子。作为我,从开始读,便不由自主地去猜,如果“世界尽头”是失掉心之后的世界,“冷酷仙境”是现实,最终会留在哪种世界里?作者会为主人公做什么样的抉择?到后来发现,“冷酷仙境”即将抵达尽头,没路可选的他,却在“世界尽头”看到了朋友残存的心的影子。最终选择了与之分道扬镳的自己的影子,仿佛是想拉着我们走的,我们业已失去的过往回忆。就这样,一切都与最初不同了,而且还将继续变化下去。那缝隙中透过来的光,才是我们该盯住不放的方向。世界从不总是保持分明清楚的样子,这才让我们在追求的途中,有机会和不期而遇的美好相逢相知。
0
1
漫长的告别。雷蒙德·钱德勒 著。卢肖慧 译。书带给我的感觉就像主角大都着迷的酒精,忧愁,无力,滞后感,迷惑,惧怕太清醒和完全理智。“告别一次,就死去一点。”一场与亲近的朋友的漫长告别,从知道他越来越多的行为开始。那开始的亲近就完全地属于那一片未知和盲目的信任。慢慢知道他的行径越多,越瞧他不起,越意识到存在两人之间的遥远距离。故事里的人物都因为不尽完美而显得真实,细节细腻,故事情节的推动时快时慢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主人公马洛心理状态的变化。耐心一点点被磨灭,无力感不断地渗入身体深处的全过程。读完书之后了解到,钱德勒是在共同生活三十年的妻子病重弥留之际,陪伴她时,写下的书。仿佛那种只是对一个旧时曾亲密过的友人虚无缥缈的信任与怀念有了一个更加真实稳固的落脚点。于我,一切无依的悲伤情绪,更贴切了。于他,仿佛一场难舍却再无力挽回任何的告别仪式吧。
1
0
雨季不再来。三毛。妹妹,妹妹,这幸福家庭里的小妹妹三毛,带着有力的温柔,写下了很多有质量的文字。她总是随便讲点什么就能把我带走,让我感动不已。足够具体细腻且带着刚好的界限感,让我感到最多的安心和舒适。这本《雨季不再来》,像是一个坦坦荡荡的青年人,大步行走在雨季的路上,偶尔淅淅沥沥,时而狂风加持暴雨来袭,永远坚韧又厉害。那带着一分青涩,一分鲁莽,一分稚拙,七分努力,十二分真诚的三毛的青年岁月,一去不再来。
0
0
与原生家庭和解。爱丽丝·米勒。像是以原生家庭对人造成的影响为出发点,去接近那几个永远正确的道理:万事皆有因;人在自身范围内做得越好,一定是越接近最真实的自我;对真实自我的接纳程度越高,越能让真实自我和谐成长。其实书读下来,没有觉得切题。感觉没讲任何“与原生家庭和解”的具体方式,而是不断在阐述“问题的出现,永远可以向原生家庭追根溯源”(理论的正确性不置可否)。我更多的体会是,我们由潜意识所支配的行为,确实太多是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习得并延续下来的。我们的生活,在初始阶段,给了“潜意识”巨大无比的舞台。而我们真实自我的成长,始于“觉知”,将潜意识层面的东西越来越多地拉到意识层面,这个对真实自我的探索过程,又是无条件自我接纳的起始。通往自我接纳的途中,我们不断变得更加客观敏感,而接纳的程度,随着我们对于过往行为和想法的共情程度而不断加深。所以,也许直接去回到最初,简单直接,可是在现在的我看来,还是粗暴且自我了。我认为,无论被什么所影响,我们的生活终究是自己迈出步子走过来的。所有的过程也都算数,每一步都算数。而通往未来的路,也只可以用“一步一步”这唯一一种方式去走。
0
1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兰道尔·门罗。有些讲解的话和带出来的想法,是非常可爱。我喜欢他的观点——“后来我的数学水平慢慢地变好起来,但我使用数学知识的目的还是和我5岁那时一样:我想用它来回答问题。 后来我发现想要完整地回答一个愚蠢的问题有时会带来许多十分有趣的东西。”我看这本书感觉像是有人我握着笔,带我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解题运算,为的是去解决一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古怪”在问题里所有的事情几乎都不会在现实情况里发生,“让人忧心”是一旦发生了,后果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可怕,那我们就动笔来算算看,这个“不可估量”到底是多少。很多问题涉及到地球以外、太阳、太阳系、宇宙。作者还总是一本正经地去把事情再拉得大一些。从问题的答案里面,不只是读到了知识,还读到了我们的脆弱和渺小、坚韧与强大,而还有多么多的庞大的东西,与我们共同存在着。这世上那么多人认真无比地做了那么多看似无用的研究,这件事就真的好棒诶~
0
1
青春就是梦和游戏。河合隼雄。看到书名的时候,就想看看作者会通过什么样的角度,用什么样的文字,去诠释“青春”“梦”和“游戏”这么敏感的事物。结果看到的,是从心理学方面引出的,深重很多的观察与分析。喜欢作者的观察与描述,现代亚洲青年人相较于西方青年,自我意识变得较为薄弱,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成人认证仪式,也就意味着处在“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线,变成了“青春”这个稍显模糊的过渡期。我觉得,这模糊边界的出现,恰恰是为了适应“自我意识”形成的不同节奏,为了将每一个个体都区别开来。 但是,就像那句话,想要人完成一件事,需要的是:一个目标,和一个完成不了的deadline.我们总是容易在无限期的任务中迷失自己。最后,可能整个过渡期都没能完成成长必经的任何,从而永远成为一个无法承担责任的人,终生浑浑噩噩地过。作者将眼中的问题做了剖析,也通过自己的角度,尽量点明了问题的切入点和严重性,希望,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并加以重视,最后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感受得到那份严肃和认真。真希望世界可以把这份力量保存下来,让孩子们成年的过程中,少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伤害。让伤痛早些被避免。
0
1
忽然七日。劳伦·奥利弗。“你不觉得人生的轨迹很滑稽吗?世界太小了。”这人生,到底带点荒谬。总要真的感受过疼痛和失去,才容易懂得珍惜。一个认识自我、他人、世界和爱的故事。不复杂,一步步走下去,从狭窄单薄到宽阔扎实。作者给了主角萨曼七天的时间,一天天感受和试错。从第一天突然死亡,到困在同一天,也困在想要挽回自己生命的痛苦里面,到跳脱出自己,看到身边爱的人,再看到爱自己的人,自己伤害过的人,再到悔恨,愿意付出拥有的全部去为曾经的伤害负责。看下来,我是觉得文字真诚,贴切,细节丰富动人。从主人公的视角,不断对日常的事情展开思考,发生的不断被看见和感受到更多。像是一块海绵,不断地被注满了水。终于是开始面对自己和事实。当然了,有多少感受快乐的能力,就有多少感受痛苦的能力。但是依然希望,我们都能不逃避,勇敢面对。去体会人生带给我们的奇妙,新鲜的感受。也希望在这过程之中,少经历些痛苦和失去,就能懂得并做到一直珍惜。
0
2
战马。迈克尔·莫波格。“战马”,一个英勇的昵称,让我觉得,听起来就身旁过风。也许因为是童书,像《小王子》一样,简单细腻,文字像微风一样轻盈流畅,讲述的却是有关于战争的沉重严肃的故事。以马的视角写出来,就像任何有陪伴性的动物一样,单纯,善良,不评判,鲜少担忧,总在当下,当然,永远倾听人类。作者赋予乔伊的精神活动,把这些界限感一一生动地刻画了下来。马儿看到了勇敢、坚韧、忠诚、爱,这些完全存在于它身体里的美好特性,作者一定希望以这些温热,温暖一点人们心中战争所留下的冰冷伤痕的痛。有暴力,参与者就都会受伤。希望无论是国家与国家,还是人与人之间,暴力能越来越少,沟通和相互体谅能将其代替。
0
3